行业动态

东莞雕塑分析雕塑之诗化自然

作者:changda01 来源: 日期:2020/8/14 16:29:31

     古代中国雕塑是天人的物化样式。
   人与自然和合。风雨云雪、四季变迁、喜怒哀乐、生老病死等现象让先人困惑,自然被笼罩上神秘的面纱。他们认为:地下载,地脉纵横交错;天上覆,天空星辰散布,自然界弥漫着无影无形的力量,此种力量主宰人的命运,操纵世间万物的更变。相对自然而言,人是微不足道的,奉行无为而顺应自然。人非绝对被动,道家学说认为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,万物虽分身百亿,其实本是一体。《吕氏春秋.有始览》中说道天地万物,一人之身也。山神河伯、雷公电母、金乌之阳、玉兔之月等合成之物应思而生,奇幻的世界,点缀着稚气的创世神话。古代中国人以想象串联起世间万物,寻求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,因敬畏要顺应自然,由融人而亲和自然,和合” 理念渗透在雕塑造型之中。
 
营造深度意境。中国传统典籍《考工记》卷上中有述:“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,合此四者,然后可以为良。材美工巧,然而不良,则不时,不得地气也。道出了应时顺气之理。传统置土造物讲究风水,顺应进而统筹自然因素,中国雕塑造物存有构想。宋大足石刻的圆觉道场开龛凿窟于岩谷峭壁上,幽暗之中,-丝清光掠过窟顶,佛教造像神态不一,趺坐姿势各异,洞壁满布云山雾海,飞禽走兽飘移其间。在洞壁渗水处刻有一僧人持钵接水,水从钵中流入大,暗沟,人立洞中,只闻水声,不见水流,造就一种神秘之力。月争暗沟,人立洞中,只闻水声,不见水流,造就一种神极之力。(14)“现实中的非现实。儒家学说赋予人们对现实世界通情达理的追求,道家学说为人们提供了玄虚的浪漫主义遐想。中国雕塑造型既要合理,更要合情,雕形重在塑意。摈弃真实状态,注重主观感受,寻求灵智表达,借自然之物抒发内心所思。在造物中,常有人为的组合构造,形成现实中的非现实。诸如:“ 了突出马的矫健,特意加强它的四肢:为了表现虎的威猛,夸张它的躯体和尾部:为了显示鸟的美丽,强调它的尾羽和翅膀。在布局上,讲究主次分明,主要人物刻得较大,次要人物则相反。有时运用散点透视,四季花卉竞相争艳,宇宙日月争相辉映,显现创意的聪慧之处。

  
雕塑如诗。北宋苏轼在《题西林壁》中行吟:“ 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诗人游动于纵横、高低、远近等空间视角,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山之状态,状物非为目的,阐明某种哲理才是核心所在。诗歌作为中国传统经典的文化类型,在含蓄表达和催人联想方面,达到了完美境地。长期以来,它培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生存习性,孕育了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感。人们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运用浓缩、暗喻、联想、升华等诗意手法,艺术造像也就推崇气度与意境、空灵与余味,不是直白的,是启发式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。雕塑发散出诗的韵味。

 
中国雕塑的传统精神值得今人彰显,期待21世纪的中国雕塑艺术走向公共空间之时,用本民族的、当代人的、个性独特的、充满智慧的创意作品去诗化自然环境。
timg (4).jpg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dgcdds.cn/a/hangye/771.html
    版权所有:广东长大雕塑
    Copyright © www.dgcdd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东莞市长大雕塑工程有限公司
    电话:0769-21688707 传真:0769-21688707 E-mail:dgcdds@126.com 地址:东莞市南城艺展中心B座501
    粤ICP备17023953号 技术支持:光龙网络